六种意乐 → 六種意樂

六种意乐 → 六種意樂
﹝出攝大乘論﹞ 謂菩薩修習一切法門, 皆須作意欣樂也。 (菩薩, 梵語具云菩提薩埵, 華言覺有情。 ) 〔一、 廣大意樂〕, 謂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, 奉施如來; 復能持戒、 忍辱、 精進、 禪定、 智慧, 乃至現世得證佛果, 猶無厭足, 是名廣大意樂。 (七寶者, 金、 銀、 琉璃、 玻璃、 硨磲、 碼瑙、 赤真珠也。 ) 〔二、 長時意樂〕, 謂菩薩行於六度, 乃至現世得證佛果, 心常好樂, 無有間息, 是名長時意樂。 (六度者, 一布施、 二持戒、 三忍辱、 四精進、 五禪定、 六智慧也。 ) 〔三、 歡喜意樂〕, 謂菩薩能以六度饒益有情, 由此所作, 心生歡喜, 是名歡喜意樂。 〔四、 荷恩意樂〕, 荷, 負也。 謂菩薩以此六度饒益有情, 不見自身於彼有恩, 是名荷恩意樂。 〔五、 大志意樂〕, 謂菩薩即以如是六度, 所集善根功德, 迴施一切眾生, 令其同得勝果, 是名大志意樂。 〔六、 純善意樂〕, 謂菩薩復以如是六度, 所集善根功德, 共諸眾生迴求佛果, 心無間雜, 是名純善意樂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ен реферат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